聚焦成品油市场
01 炼油产能过剩 成品油持续增产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成品油需求旺盛,美国、西欧、新加坡三大成品油市场价格创新高。疫情得到缓解后,欧美迎来出行高峰,亚洲成品油市场需求也同样坚挺。但因前几年炼厂转型升级、炼油大国供应减少等,全球成品油市场供需趋紧。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国际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海外炼厂开工率目前基本处于反弹至高位运行阶段,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炼油装置正开足马力生产。
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石油石化行业也遇到消费收缩的问题。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1~6月我国油气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4%,基础化学原料和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分别同比下降0.3%和6.7%;房地产、汽车、纺织、建材、轻工等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链下游增长放缓,对石油石化行业消费需求支撑作用减弱。当前,开拓市场、扩大有效需求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长远来看,在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应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炼油项目审批,在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坚持炼化一体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水平。
02 船燃市场供不应求 低硫船燃炙手可热
近几年,我国低硫船燃生产情况是全球市场最为关注的。与新加坡相比,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国产低硫船燃资源有力维持了市场稳定供应,保障了我国外贸船舶的用油需求。我国船供油市场的供应主体主要以中国石化燃料油、中国船燃、中海燃供、中国石油燃料油、中长燃等企业为主,市场份额占93%以上。
我国船供油市场的增长潜力很大,低硫船燃品质优势渐显:国产资源黏度平稳,便于船舶使用时的温度控制;硫含量控制标准优于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可有效规避因品质波动导致的合规风险;稳定性、兼容性强,能优化客户产品选择策略;调和组分优良,无化学品污染风险。船东普遍反馈,中国炼厂生产的低硫船燃稳定性好、使用性能安全可靠,产品品质值得信赖。
低硫船燃资源的国产化对我国船供油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一是保障了全球航运供应链稳定。中国炼厂产能的释放,为疫情期间全球航行船舶提供了更多的供应保障,有力保障了全球航运市场的稳定。二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炼厂生产的保税低硫船燃作为出口型产品,有效助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三是促进我国港口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低硫船燃的发展带动了国内全产业链的发展,推动船供油规模不断扩大,积极融入各沿海自贸区发展,加快了中国港口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四是推进船供油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在市场逐步放开的环境下,加强行业引领,我国企业船供油品牌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目前,国内部分炼厂已经把低硫船燃作为主要的炼油产品之一。在前期开发过程严格的台架和行船试验基础上,中国石化等企业已将低硫船燃纳入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对于保障航运安全意义重大。
03 润滑油产业亟须迈向高端化、规模化
不可忽略的是,国内润滑油行业依然存在国产化率不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等问题,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是润滑油行业的主要矛盾。尤其是民营润滑油企业国际化进程缓慢、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全行业亟待转变发展方式,从低价低质抢占市场逐渐走向高品质竞争。
首先,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润滑油行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动能,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最后,推进我国基础油行业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国并未颁布有关润滑油基础油行业的国家标准。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等央企实行一体化经营,各自制定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并在分公司、炼厂执行;壳牌、与国外公司联系密切的厂商使用API(美国石油学会)的基础油分类标准《API-1509》;其他厂商根据自身的专利技术、生产工艺特征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标准。标准化的落实可以促进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效率提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等。
联系我们
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
邮箱:caolina@shanghai-intex.com
电话:021-62952132 18016072018
文章来源:中国石化报
本平台致力于行业分享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不慎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加小编阿元微信号“rhyayuan”
受邀进入行业最大微信群——“润滑油聚焦油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