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课堂】谈谈“绿色”润滑剂

近代发展史就是一部机械革命史,它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人们的生活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这一切却让环境付出了非常大的甚至是无可挽回的代价。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上世纪 60~70 年代起,人们就已经提出“绿色环保”这个大课题。绿色表示平和,亦表示安全,显示万物生机勃勃。人类能体会到的环境是三维的,包括“海陆空”。
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各种润滑剂无处不在,用途广泛,耗量巨大。那么用过的、泄漏的润滑剂会到哪里去?当然,可以通过再生和人为分解处理掉大部分,但是仍然有数量可观的润滑剂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土壤和水域。据 10 多年前的统计;当时全世界每年约有 500~1000 万吨油基化学品进入生物圈,严重污染陆地、江河和海洋。危害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研究表明:传统的矿物油型润滑剂生物降解性很差;矿物油对地下水污染可长达 100 年,0.1 微克/每克的含量就足以降低海洋中鱼虾 20%的寿命。利用微生物将复杂的矿物油型润滑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分解为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 CO2和 H2O,这就是“生物降解”。前面已经说过,传统的矿物油型润滑剂很难被生物降解。因此“绿色润滑剂”这个概念就出现了。绿色润滑剂的基本描述是:其生物降解性能要好,且不具有生态毒性。“绿色”润滑剂和传统矿物油型润滑剂一样,其组成要素也是基础油和添加剂,这两个要素各自也必须是“绿色”的,才能使最终的润滑剂也是“绿色”的。

山东地炼的十字路口——不联合,或就死亡

12月8日,环保部的一则通报,将山东地炼再次拉到舆论的显微镜下。

通报指出,山东省有关地市不敢动真碰硬,对违法销售不合格油品的黑色链条整治不力,未能对油品来源追根溯源,未对炼化企业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在寒潮席卷中国的此时,这则发给山东的另类“棉裤预报”,足以让山东地炼行业本就难以御寒的身体更加瑟瑟发抖。联想到今年7月,地炼巨头、曾经排名山东民企第二的晨曦集团宣告破产,寒意来之更甚。

作为山东知名地炼企业之一,晨曦集团拥有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条和巨大的产能,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批复的32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使用资质,是国内13家拥有自营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这种雄厚的炼化实力曾经为晨曦集团每年带来一百多亿的收入,但是,当地炼行业集体陷入困境,反过来也成为压垮晨曦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