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汽车产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变革期。在互联网、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整个汽车行业都开始转型升级,唯恐慢半拍被甩在沙滩上。所以,近些年来,他们的行动之频繁,着实令人有点惊讶。

那么,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巨头,博世、大陆、采埃孚这些领头羊在想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想用户所未想”,也就是布局未来。但对于这些传统零部件厂商来说,想要变成拥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制造商,也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任务。

总的来看,他们大部分动作都可以从这个逻辑线出发:拆分收购→向科技公司转型→然后布局更有前景、说白了就是更赚钱的项目。

近一两年,做拆分收购的零部件太多了,特别是巨头们,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笔。可以理解,新技术与他们之前的优势确实没什么太大关系,要想迅速打开局面怎么做?最快的就是“买买买”和“卖卖卖”,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未来所需的项目。

这一点,可以参考博世抛售电机业务这笔买卖。2017年底,博世将传统电机业务卖给郑煤机。事实上,博世的传统电机业务范围很广阔,无论是技术、市场和客户资源都不在话下,也为博世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为何还在业务一片光明的时候寻找买家呢?这就不得不佩服博世的前瞻性和决心了。

博世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电机业务,随着德国禁售燃油车的传闻传出,博世就加速了卖掉传统电机业务的脚步。确实,如果不在传统电机尚有市场的时候卖掉这部分业务,真等到禁售令下来,恐怕白送都很难了。拿到卖掉这部分业务的钱,可以布局到未来想做的业务上。博世不是不在乎现在的利润,人家要挣得是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钱。

那么,如果想挣未来的钱,进入全新领域,什么方式最快?汽车界给的答案恐怕都是两个字“收购”。成熟的技术、产品、甚至客户,拿来之后进行整合,看起来确实比自己从头开始要强。

如果以博世拆分业务做例子,那么收购这块就不得不提采埃孚了。这两年,采埃孚为了发展未来自动驾驶业务,可没少买买买。甚至有传闻说采埃孚前CEO就是因为在新技术上花钱太多被迫主动离职了。采埃孚最受瞩目的大手笔收购当属在2015年收购天合集团,这是近十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最大的收购。

采埃孚整个集团也由此跃升到全世界零部件企业规模第二的位置。收购天合,特别对于主、被动安全系统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补充,帮助采埃孚形成了广泛的产品和技术组合,并在自动驾驶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收购天合之后,采埃孚也没闲着。买个不停,并陆续与多家行业领先的零部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梳理近两年零部件巨头们的动作可见,无论是博世、采埃孚、大陆、德尔福,还是霍尼韦尔、海拉,甚至作为汽车照明界的佼佼者欧司朗,都在马不停蹄地进行变革。从这些公司的拆分和并购上也不难看出,这么“瞎折腾”的重点所在:向科技公司转型。比如,大陆集团计划在2020年前开始重组底盘与安全业务和内饰业务,将分成两个新命名业务领域,即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技术,两个新业务部门都归属于汽车板块,与此同时还将新设立中央汽车研发机构,对上述两个业务进行支持。

德尔福更是将自己分裂开来,成立了两个新公司——德尔福科技与安波福。安波福方面表示,将加速推动主动安全、自动驾驶、提升驾乘体验和互联服务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并提供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软件、先进的计算平台和网络架构等车辆的“大脑”和“神经”。

可以说,新科技的到来与融合正在加速改变汽车产业,也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汽车零部件配套格局。随着电动汽车发展路线、自动驾驶等技术路线越来越明晰,几乎所有企业都在涉足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共享化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不仅零部件企业纷纷向科技公司转型,还在从传统制造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这也是传统汽车行业获取更长效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博世之后,大陆集团在今年年初明确表示进入汽车出行领域,并于7月10日与滴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例子不胜枚举,梳理了几个重量级玩家的做法与布局,我们也似乎更明白了这些巨头的发展逻辑。